路透巴庫10月19日電- - -快速增長的甲烷排放量可能會破壞到本世紀中葉限制全球變暖的努力,促使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敦促采取積極行動,遏制這種強效溫室氣體的排放。
近160個國家承諾到本十年末將甲烷排放量從2020年的水平減少30%。
根據2024年全球甲烷預算報告,在過去五年中,大氣甲烷水平以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記錄以來最快的速度上升,部分原因是自然資源的推動。
這就是為什么控制甲烷排放如此重要的原因。
吸熱能力
甲烷分子在捕獲熱量方面比二氧化碳(CO2)更強大,這意味著需要更少的甲烷分子就能引起同樣程度的變暖,減少甲烷分子比減少二氧化碳分子能產生更直接的效果。
處理甲烷也有經濟意義。聯合國的分析發現,在同等的氣候效益下,減少甲烷排放可能比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更便宜。
二氧化碳會在大氣中存在幾個世紀,而甲烷會在大約十年后分解,這意味著它對氣溫的長期影響較小。
科學家通常比較一個世紀以來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總體變暖效應,計算出甲烷排放對全球變暖的影響是二氧化碳的28倍。
然而,在較短的20年時間內,甲烷的危害是前者的80倍。
迄今為止,甲烷已導致全球氣溫上升約0.5攝氏度,約為自前工業化時代以來氣溫上升約1.3攝氏度的三分之一。
排放飆升
根據《2024年全球甲烷預算》,甲烷濃度的上升速度比任何其他主要溫室氣體都要快,人類活動造成的排放量至少占全球排放量的三分之二。
這包括農業部門,包括水稻種植和畜牧業,化石燃料活動,以及垃圾填埋場和其他廢物。
這份每五年發布一次的報告發現,在過去20年里,人類活動產生的甲烷排放量總體上升了20%。
以食品為重點的投資者倡議組織FAIRR稱,包括歐盟立法在內的大多數減少甲烷排放的努力都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與農業相比,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甲烷排放更容易解決。
關注自然資源
世界上剩余的三分之一的甲烷排放來自自然來源,如永久凍土融化、泥炭沼澤和濕地——隨著氣溫上升,排放可能會迅速增加。
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也是甲烷的來源之一。
雖然測量大氣中的甲烷很容易,但了解它的來源對解決這個問題至關重要。
通過分析檢測到的甲烷中不同的同位素特征,科學家們可以調查這種氣體是來自生物來源還是工業。
(Gloria Dickie報道;編輯:凱蒂·戴格爾和芭芭拉·劉易斯)
×